首页 > 3DGS教程 > 3DGS数据准备

3DGS数据准备:如何拍摄和准备训练图像

拍出好照片,训练好模型

想要用3DGS(3D Gaussian Splatting)创建高质量的3D模型,数据准备是关键的第一步!就像烹饪需要新鲜食材一样,3DGS需要高质量的图像才能生成逼真的3D模型。

3D视觉趣闻

  • 在3DGS中,图像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- 50张高质量图像往往比200张模糊图像效果更好!
  • 谷歌街景使用类似的多视图重建技术来创建三维地图,但其处理的图像数量高达数十亿张。
  • 早期的3D重建需要精确的相机参数,现在的技术(如3DGS)可以自动从图像中估计这些参数。
  • 拍摄360度全景图像是创建沉浸式3D场景的捷径,但需要注意拼接处的处理。
  • 有些3DGS项目甚至使用手机拍摄的普通照片就能创建令人惊叹的3D模型!

无论你使用专业相机、无人机还是手机,只要掌握正确的拍摄技巧,都能为3DGS准备出色的训练数据。

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拍出适合3DGS的完美照片吧!

核心知识点讲解

1 为什么数据准备很重要?

3DGS模型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训练数据的质量。高质量的图像数据可以帮助算法:

  • 更准确地估计相机参数和场景几何
  • 更好地捕捉物体的细节和纹理
  • 减少重建过程中的伪影和错误
  • 生成更真实、更细致的3D表示

📸 拍照小窍门:想象你的相机是一只眼睛,要"看清楚"整个场景,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。这就是3DGS能够重建3D模型的关键原理!

2 选择合适的拍摄设备

3DGS对拍摄设备的要求其实很灵活,从专业相机到普通手机都可以使用。以下是不同设备的优缺点:

普通数码相机/单反

优点:

  • 图像质量高,细节丰富
  • 可调节参数多,适应不同场景
  • 光学变焦能力强

缺点:

  • 设备成本较高
  • 体积较大,携带不便
  • 拍摄大量照片后处理工作量大

无人机(DJI等)

优点:

  • 可以获取独特的俯瞰视角
  • 适合大范围场景重建
  • 部分型号支持自动航拍模式

缺点:

  • 受天气和法规限制
  • 设备成本高
  • 电池续航有限

360度全景相机(Insta360等)

优点:

  • 单张照片即可覆盖全方位视角
  • 适合创建沉浸式全景场景
  • 拍摄效率高

缺点:

  • 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
  • 拼接处可能有畸变
  • 近距离物体重建质量一般

智能手机

优点:

  • 随时随地可用,方便快捷
  • 图像质量不断提升
  • 内置多种拍摄模式
  • 便于快速分享和处理

缺点:

  • 低光环境下表现有限
  • 景深控制能力较弱
  • 长时间拍摄可能发热

💡 实用建议:如果你是初学者,手机就是很好的起点!现代智能手机的相机质量已经足够支持基础的3DGS项目。随着你对技术的熟悉,再考虑升级到更专业的设备。

3 室外场景拍摄技巧

室外场景是3DGS的常见应用场景,如建筑、风景、城市景观等。以下是一些拍摄技巧:

最佳拍摄时间

黄金时段:日出后和日落前1-2小时

  • 光线柔和,色彩温暖
  • 阴影适中,细节丰富
  • 天空色彩美丽

避免时段:正午时分

  • 阳光强烈,阴影浓重
  • 容易造成曝光过度
  • 色彩不够饱和

拍摄策略

  • 环形拍摄:围绕目标物体或场景逆时针或顺时针移动,拍摄360度的图像
  • 分层拍摄:不仅拍摄同一高度的图像,还应拍摄高角度和低角度的图像
  • 重叠度:相邻两张照片之间保持60-70%的重叠区域
  • 距离变化:拍摄不同距离的照片,既有全景,也有细节特写
  • 锁定设置:拍摄过程中保持相机参数(如曝光、白平衡)一致

🌞 户外小技巧:如果拍摄时阳光太强,可以使用偏振镜减少反光,使天空更蓝,树叶更绿。另外,注意避免自己的影子出现在照片中!

4 室内场景拍摄技巧

室内场景拍摄面临更多挑战,如光线不足、空间限制等。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:

光线处理

  • 利用自然光:打开窗帘,让自然光照亮场景
  • 避免混合光源:尽量使用同一类型的光源(白炽灯、日光灯或自然光)
  • 三脚架:在光线不足时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稳定
  • 手动设置:使用手动曝光模式,确保所有照片曝光一致
  • 补光:必要时使用外部闪光灯或LED补光灯

空间和构图

  • 分段拍摄:对于大房间,可以分区域拍摄,最后拼接
  • 近距离拍摄:室内空间有限,需要更近的拍摄距离
  • 焦点选择:将焦点放在主要物体上
  • 垂直移动:除了水平移动,还应上下移动拍摄不同高度的视角

💡 室内小技巧:使用手机拍摄时,可以开启"专业模式"手动设置ISO、快门速度和白平衡,这比自动模式能获得更一致的图像质量。另外,清理一下拍摄场景,移除不必要的杂物可以让最终的3D模型更整洁!

5 小型物体拍摄技巧

拍摄小型物体(如工艺品、收藏品、产品等)需要特别的技巧来确保细节清晰:

设置和照明

  • 静物台:使用小型静物台或背景布创建干净的拍摄环境
  • 三灯布光:使用主光、侧光和背光创造立体感
  • 柔光箱:使用柔光箱或反光板柔化光线
  • 微距模式:开启相机的微距模式,捕捉细节
  • 手动对焦:对于非常小的物体,使用手动对焦确保清晰度

拍摄策略

  • 转盘拍摄:将物体放在转盘上,旋转拍摄360度
  • 多角度:从不同角度拍摄,包括顶部和底部
  • 焦点堆叠:对于深度较大的物体,可以拍摄多张不同焦点的照片,后期合成
  • 一致距离:保持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致

🔍 微距小技巧:如果你的相机没有微距功能,可以尝试使用手机的放大镜功能,或者用一个简单的DIY微距镜头(例如,用一个倒置的老花镜)来增强近距离拍摄能力!

6 图像预处理

拍摄完成后,对图像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可以提高3DGS的训练效果:

基础预处理步骤

  • 筛选图像:删除模糊、曝光过度或不足的照片
  • 统一尺寸:将所有图像调整为相同的分辨率
  • 色彩校正:确保所有照片的色彩和白平衡一致
  • 去噪:对低光环境下拍摄的照片进行适当去噪
  • 重命名:使用有意义的文件名组织照片

高级预处理(可选)

  • 裁剪:裁剪掉照片中不需要的部分
  • 增强对比度:适当提高对比度,增强细节
  • 镜头校正:校正广角镜头的畸变
  • 批量处理:使用Photoshop、GIMP或Python脚本批量处理照片

总结与思考

通过本节的学习,我们了解了3DGS数据准备的核心要点:

  • 不同拍摄设备(普通相机、无人机、360相机、智能手机)的优缺点
  • 室外场景的最佳拍摄时间和策略
  • 室内场景的光线处理和空间构图技巧
  • 小型物体的设置、照明和拍摄方法
  • 图像预处理的基础和高级步骤

🧠 深入思考:在实际应用中,如何平衡图像质量和数量?如何判断一组图像是否适合用于3DGS训练?

3DGS 相机轨迹指南

学习如何设计最优的相机轨迹,为3D高斯 splatting 采集高质量图像数据

相机轨迹可视化

轨迹类型详解

圆形轨迹

相机围绕物体做圆周运动,保持与物体相同距离。适合拍摄中小型物体,能均匀覆盖物体四周视角。推荐拍摄2-3圈,每圈至少20-30张照片。

螺旋轨迹

相机沿螺旋路径上升或下降,同时围绕物体旋转。适合拍摄较高的物体或场景,能够同时覆盖水平和垂直视角。推荐1-2圈,每圈高度变化约30-45度。

球形轨迹

相机在物体周围的球面上分布多个拍摄点,确保全方位覆盖。适合拍摄需要从各种角度捕捉细节的复杂物体。建议至少60-80个分布均匀的拍摄点。

拍摄小贴士

  • 保持相机与物体距离一致,避免视差过大
  • 重叠率保持在60%以上,确保特征点匹配
  • 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保持拍摄稳定
  • 避免强光和阴影,选择均匀照明环境
  • 针对360度物体,确保顶部和底部都有足够覆盖

设备与场景建议

普通相机/智能手机

适合拍摄中小型物体,推荐使用圆形或螺旋轨迹。

建议:使用三脚架固定,设置定时拍摄。

无人机

适合拍摄大型场景或建筑物,推荐使用螺旋或球形轨迹。

建议:设置航点飞行模式,保持高度和速度稳定。

360度相机

适合拍摄全景场景,可固定在单一位置或缓慢移动。

建议:旋转拍摄时保持速度均匀,每10-15度拍摄一张。

轨迹参数参考

常见错误

轨迹间距过大

导致图像重叠不足,3D重建时出现空洞。

相机晃动

导致图像模糊,特征点提取困难。

视角单一

仅从正面拍摄,缺乏侧面和顶部视角,导致重建不完整。

光照变化

拍摄过程中光照条件变化大,导致特征点匹配困难。

练习题

1. 设备选择

如果你想为一个小型工艺品创建3D模型,你会选择什么设备?为什么?

查看答案

我会选择具有微距功能的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。因为小型工艺品需要捕捉细节,微距功能可以提供更好的近距离拍摄能力。如果有条件,还可以配合简单的柔光箱来改善照明效果。

2. 拍摄策略

为什么相邻照片之间需要保持60-70%的重叠区域?

查看答案

足够的重叠区域可以帮助3DGS算法识别不同图像中的相同特征点,从而更准确地计算相机位置和场景几何。重叠度过低会导致特征匹配困难,影响重建质量;重叠度过高则会增加不必要的计算量。

3. 实践探索

使用你的手机拍摄一组小型物体的照片(如文具、小摆件等),然后尝试使用上面的Python脚本进行预处理。